石雕狮子的历史进程
据《汉书》记载,狮子传入中国是在汉代,自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,西域诸国作为珍贵贡品输入到我国,也有认为随佛教而传入。其名根据狮子梵文**音“师”来称呼,加“犭”旁表示兽类,成为“狮”。狮子是百兽**,民间摆放石狮有辟邪、吉利的意头。我国较早有文献记载石狮子的是《后汉书》,该书记载东汉有石兽,刻有“辟邪”字样。“辟邪”是梵语音译,译意为大狮子。二千年来,中国历代的能工巧匠曾塑造过千姿百态、适用于不同场合不同功用的石狮子:一是护卫死者,立于墓前;二是辟邪,往往埋在地下驱除不祥;三是宗教场所作为护法神狮子,佛教传说释迦牟尼佛刚诞生就一手指天,一手指地,作“狮子吼”;四是作为建筑的附属物和装饰,多在贵胄之家,如桥梁、祠堂、宫殿等,以增其气势,近年也有引入西方造型的狮子,如很多银行、储蓄所门前比较写实的那种,不同于“中国狮”造像;五是用做摆设观赏,多为小石狮。
除了石狮子,狮子对我国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,大家熟知的狮子舞,即“舞狮”较迟在唐代已**各地,至今不衰。
到唐代时,石狮子雕刻艺术达到了**峰。由于采用传神的创作方法,石狮子*中国化了。中国的雕刻艺术大师将石狮子雕刻得异常壮丽,而且逼真:头披卷毛,张嘴扬颈,四爪强劲有力,神态盛气凌人……
明代后,石狮子雕刻艺术不仅比唐代更高,而且人们生活中使用的范围也更加广泛。宫殿、府*、陵寝、甚至一般市民住宅,都用石狮子守门;在门楣檐角、石栏杆等建筑上也雕上石狮作为装饰。如**中外的卢沟桥,其两边140个柱头上,都雕刻着玲珑活泼的石狮子。姿态多样,神情丰富,大小不一,雕刻得活灵活现。
石雕狮子石材选择
石雕狮子就是用石头雕刻出来的狮子,是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经常使用。在国内,雕刻石狮子的材料一般为青石、花岗岩、大理石,其中以青石为主,因为青石本身带有古色古香的味道,和石狮子的文化相吻合。
大理石原指产于云南省大理的白色带有黑色花纹的石灰岩,剖面可以形成一幅**的水墨山水画,古代常选取具有成型的花纹的大理石用来制作画屏或镶嵌画,后来大理石这个名称逐渐发展成称呼一切有各种颜色花纹的,用来做建筑装饰材料的石灰岩,白色大理石一般称为汉白玉,但对翻译西方制作雕像的白色大理石也称为大理石。**大理石是地壳中原有的岩石经过地壳内高温高压作用形成的变质岩。属于中硬石材,主要由方解石、石灰石、蛇纹石和白云石组成。所以少数的,如汉白玉、艾叶青等质纯、杂质少的比较稳定耐久的品种可用于室外,其他品种不宜用于室外,一般只用于室内装饰面。
大理石中的一类(汉白玉)汉白玉的纹理结构十分细腻,除了被大量制作成板材进行室内装饰,自身的石质特点也是非常容易进行雕刻加工的,一般来说,可以用它来雕制成各种我们想要的汉白玉石雕手工艺品。比如汉白玉浮雕,制作完成后安装在室内做成浮雕墙,看起来清新淡雅,又颇有自然的味道。除此之后,各种汉白玉制作的门套、柱体也是建筑工程较为常见的。当然,汉白玉石雕像也是雕像系列中的一大代表,人物类的汉白玉石雕是其他材质的雕塑所无法比拟的。纯白的汉白玉石雕像置放在室外,洁白的光感在很远的地方就能给我们视觉上的冲击力,这才是汉白玉石雕*有的特点。